放在H1标签内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Sealand News  海联新闻
  • 145X60
  • 145X60

中端酒店成酒店行业各路品牌扩张新方向

来源:酒店业门户网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4年6月2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正因为如此,在希尔顿之前,万豪、雅高和洲际等集团的中端酒店品牌都已相应布局,万豪酒店旗下的万怡酒店,雅高集团旗下的美居、诺夫特,洲际集团旗下假日酒店和智选假日等品牌,均已进入中国市场。而此前在国内专走豪华路线的凯悦集团,近几年同样积极将旗下的Hyatt Place和Hyatt House引入中国。

  可以预见,随着连锁品牌酒店的加入,大量单体酒店由于客源不稳定、议价能力低、管理精细化不足等问题,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中端酒店品牌进入一个更专业化、更健康的良性发展周期。

  经济型酒店集体“升级”

  另一厢,经济型酒店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在一线城市已进入相对饱和的局面,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上租金、人力等各类成本上涨,行业集体陷入低迷。

  以如家为例,其在2010-2013年的净利润和每间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RevPAR)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被视为酒店盈利关键参照物的RevPAR,从2010年的164元降至2013年的142元。除如家外,7天和锦江之星的日子同样不好过,7天的RevPAR从2010年的143.9元降至2012年的131.5元,锦江之星的RevPAR则从162.48元跌至156.73元。

  在经济型酒店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的当口,众多巨头在完成千店布局后,通过多品牌战略,寻求新的利润突破口,借机转战中端酒店市场。

  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酒店集团,现已形成如家快捷、莫泰、和颐三大品牌鼎力发展的局面,其中如家快捷和莫泰定位为经济型酒店,是如家酒店集团发家的根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的和颐创建于2010年11月,发展相对缓慢,集团旗下2180家酒店中,和颐仅占其中18家,此外还有7家门店正在筹建。

  与如家保守发展中端酒店相比,2012年11月,汉庭正式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改名后的华住宣布将投入更多的资源主打全季和星程这两个定位中端酒店的子品牌,而汉庭则作为经济型酒店品牌继续存在。汉庭也因此成为经济型酒店行业中第一个通过改名摆脱原有定位、大规模进军中端市场的酒店集团。

  此外,较晚涉足中端酒店市场的锦江之星与7天在2013年也开始快马加鞭。2013年6月,锦江股份以7.1亿元收购中端酒店时尚之旅,打造新的品牌“锦江都城”,并计划在未来3-5年内发展至100家门店。2013年7天连锁酒店完成私有化后,原股东郑南雁、何伯权携手凯雷投资和红杉资本共同组建铂涛酒店集团,同时推出丽枫、喆·啡和ZMAX三个中端品牌,全力进军中端酒店市场,其中丽枫就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张至300家门店。

123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