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如家渝贵川藏大区负责人透露,“如家旗下针对中高端商务人群的和颐酒店,今年将正式入渝。”据介绍,这个项目目前正在主城区选址,洽谈物业,“一旦敲定,就马上实施动工”。此外,如家、莫泰还将深入合川、涪陵等区县市场,预计年内重庆门店总数将由目前的27家增加至40家。
消费者期待更丰富的酒店产品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10位本地消费者后发现,大多数消费者都很欢迎更丰富的酒店产品。
“现在经济型酒店基本上没差别。”家住渝北的黄先生表示,多元化的品牌进入之后,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空间更灵活。从事饮水机推广的渝东北片区经理冯东则认为,入住品牌连锁酒店,相对更加省心。
成长瓶颈倒逼转型
为什么经济型酒店纷纷进军中端市场?以如家最近四年的数据为例(见图),不难发现,如家的盈利水平在下降,而且每间可供房收入亦逐年下降。要知道,每间可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被视为酒店盈利关键指标。
经营欠佳背后,是经济型酒店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成本压力。
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大悟分析,近年来,新开业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投资额增长了18%,物业租赁成本平均上涨29%,店长平均年薪上涨24%,而营收增幅则仅为11%,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目前平均利润率仅为10%~20%。
“这几年来,重庆市场的经济型酒店房费一直在120~150元之间徘徊。”本土经济型酒店“天鹅之星”、小天鹅总裁何永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成本费用年年都在上升。“现阶段,利用规模化的发展来提升利润已经行不通了。”西南证券分析师黄昌全也表示。
“千店一面的经济型酒店逐渐被挑剔的、追求体验的消费者厌倦。”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康建华认为。对此,如家酒店集团CEO孙坚近日也公开表示,“经济型酒店转型在即,不仅要在产品、服务、发展模式上转型,还包括整体经营的转型”。
本土品牌如何避开锋芒
经济连锁酒店巨头的转型潮来势汹汹,本土品牌会否受到冲击?
“如今重庆经济型酒店前五强中,已没有本土品牌的身影。”市商委餐饮住宿处负责人昨日告诉商报记者,2007年时,本土品牌金地126拥有6家店,成为当时本土品牌的老大。但2007年之后,重宾之星、速朋谊等相继淡出,金地126、天鹅之星的门店数量也没有明显增长。
“连锁品牌的大举进入,单体酒店和区域品牌很难与之抗衡。”一位本土经济型酒店老板感慨,连锁品牌在全国的会员群体,是入住率的保障,“更何况一些品牌还与在线旅游平台联手,深度开发客户资源。”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