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H1标签内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Sealand News  海联新闻
  • 145X60
  • 145X60

经济型酒店:冰火两重天 转型势在必行

来源:酒店业门户网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4年8月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经济型酒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经常到江浙出差的洪先生现在的首选是华住旗下的中档酒店全季,而不是前几年还津津乐道的快捷酒店。

  洪先生的选择折射出经济型酒店正在遭遇的困境。一方面,过去所赖以迅速扩张的亲民价格,被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挤压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在提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入住,而希望有更多差异性的体验。

  去哪儿网酒店频道数据显示,互联网端经济连锁型酒店预订涨幅已经低于全国酒店预订涨幅平均水平。以暑期市场为例,出行选择客栈类新型酒店的人群较往年明显增加,其中以学生毕业游、白领度假游为主要力量。

  追求个性化需求、注重多元化酒店特色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旅行新趋势。

  3元一天的房间利润?

  谁也没想到在过去10年里迅速扩张而被人们所熟悉的经济型酒店一下子就走到了“寒冬”。

  日前,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执行官赵焕焱抛出的一组数据暴露了经济型酒店“虚弱”的盈利能力。经济型酒店巨头如家2013年净利润1.962亿元,2172家酒店平均每家酒店年9.03万元、日247.48元,以80间客房计平均每间客房每天3.09元。

  一间房一天的利润只有3.09元?这一数字让人吃惊,但却是业内默认的事实。

  “经济型酒店会越来越变成低收入人群消费的地方,现在是没有这个业态,消费人群被拔高了。因为没有选择。”富驿酒店集团项目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黄松告诉记者。

  在赵焕焱看来,经济型酒店拐点的出现要比人们认为得更早。“2011年开始,起先他们认为是世博会后的原因,但是后来的数据一路下滑。”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对于高端酒店的冲击,很多人预言经济型酒店或迎来商机。但事实却是数据同样惨淡一片。因为对于他们的目标客户——年轻消费者而言,追求个性化需求、注重多元化酒店特色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旅行新趋势。与如家、7天这些同质化的经济型酒店相比,个性化的客栈无疑更具人情味和多样性的入住体验,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趣味。

  成本上涨结束黄金时期

  过去10年是中国经济型酒店迅速扩张的黄金时期,诞生了诸如锦江、如家、7天、汉庭等众多连锁品牌。作为酒店业的黑马,以其统一标准、简单便捷、价格低廉,契合了大众旅游需求而风靡一时。

  简化功能、低运营成本是经济型酒店崛起的看家本领,但随着近些年物业租金、人力成本的上升,原先的成本优势已经丧失,经济型连锁酒店已然触碰到天花板。

  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的租金已经比10年前翻了一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已经从800元上升到2400元。经济型酒店兴起于2004年,当年还能找到不少地段尚佳、价格实惠的物业,一签约就是10年。但10年后的房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一波不少酒店都面临租约到期、租金上涨的困局。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