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雷发林觉得中国的酒店开始变得“好玩”起来,中国旅游逐渐进入到休闲、度假时代以后,很多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和艺术酒店发展起来,即便是“标准化”的大型国际连锁酒店也开始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多花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雷发林也成了专注于酒店体验和写作的达人。
受休闲、度假需求的影响,很多国际品牌酒店开始谋求转型,在酒店设计上加入本地元素,凸显本地旅游和文化特色,将酒店和所在城市更好地联结。五星级酒店的餐食也不再千篇一律,美食成了争相竞技的领域。他觉得,在中国的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本地化和个性化趋势增强,逐渐走上精品化和差异化的道路。
中国内资精品酒店也开始增多,特别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城市中,精品酒店的发展是一大亮点。雷发林刚刚从安徽九华山涵月楼度假酒店归来。酒店是徽派庭院式建筑风格,一步一风景,移步即洞天。酒店将佛教的禅修养心、徽州的自然山水很好地融为一体,古老东方的生活美学在这家精品酒店里得到了精致体现。这些小型精品酒店“长在自然里”,和所在社区相融合的、不破坏自然的本心依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体验者。
从体验者的角度来说,雷发林更关注“城市酒店的度假化”,比如上海浦东的嘉里酒店,住在这里,仿佛是距离上海城有远远的距离,又因距离产生美;再如厦门的艾美酒店,虽是在市区中,但它坐落在山上,可以俯瞰整座城市,酒店包括多栋别墅,感觉就是一个“城市度假村”。国外度假品牌酒店如安曼、悦榕庄等在度假酒店的建设上也为本土度假酒店做出了表率和可以参照的模板,比如SPA、露天泳池等。雷发林觉得,在城市中享受度假生活,正在成为一个趋势。
市场观察
酒店格局被旅游热潮彻底改变
张广瑞,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十年来,中国旅游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超过入境旅游市场成为中国酒店市场的主体地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酒店业的结构布局,在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高星级酒店持续增长的同时,经济型酒店也悄然兴起。
国际著名品牌酒店抢占了中国酒店扩张的高地,在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原来一些著名国有酒店的影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形势,中国本土品牌酒店又重新崛起,在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独特地缘和文化优势,在与境外酒店管理品牌竞争中谋求发展。一些历史悠久和实力较强的国有民族品牌,如上海锦江、南京金陵、广州粤海等酒店集团不断扩大,而一些民营资本的酒店集团也应运而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开辟新的市场,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