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H1标签内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Sealand News  海联新闻
  • 145X60
  • 145X60

小民宿大作用 让乡村宜居又宜游

来源:百家号 | 作者:中国旅游报 | 日期:2023年9月2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延续传统古宅的“DNA”和文化底蕴已经刻在了婺源民宿经营者的血脉里。“我们不仅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经典符号,还在婺源民风民俗采风的基础上,活化了147件‘老物件’,比如非遗技艺古法榨油工艺、放养冷水塘鱼的传统等,将其直观地呈现给客人,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花田溪不仅是一家民宿,更是一个文化艺术空间,希望能让传统之美焕发出新的活力。”位于4A级景区思溪延村的花田溪设计师艺术民宿创始人马志刚说。

“民宿是长在乡村的,是长在中国最根本的文化土壤上。民宿要真正做到‘卖生活’而不是‘卖房间’,在文化产品体验方面,在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乡村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都会引起游客的兴趣,这也是民宿需要凸显和包装的特色。只有文化的熠熠生辉才能照亮乡村民宿的发展之路。”全国等级旅游民宿评定专家、河北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杨冬梅总结道。

助力振兴 农文旅深融合

记者了解到,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中很多是利用乡村中闲置的旧宅、民居进行改造而成的,在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创业、促进农旅融合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旅游民宿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有业者表示,民宿正发挥城乡连接桥梁的作用,将游客、流量、资源、人才引进来,将地方文化与特色产品推广出去。

以民宿为载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浙江省月亮工坊民宿主人张慧云介绍,自己2016年回到家乡,将村口闲置的废旧车站改造成月亮工坊民宿。如今,月亮工坊的水院、茶院、山院3栋民宿已经吸纳了10余位村民就业。“民宿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比如通过组织大型节庆活动,推广天目山的有机茶叶、特色美食、工艺品等,产业链已经被无限拉长,形成了强大的共富效应。”

同样为当地带来发展红利的还有花田溪设计师艺术民宿。“我们通过对当地农村闲置房屋、宅基地、空地的利用和运营,直接为村民创收170余万元。此外,我们还聘用了当地村民从事帮厨、客房保洁、导游、水田种植指导、旅游车辆驾驶等工作。2015年至今,每年为当地创造10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累计帮助村民增收50万元以上。”马志刚自豪地说。马志刚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5年,他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到婺源搞起了民宿事业,并决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正如马志刚所说,民宿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成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的重要吸引物。

1234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