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北京市规划委召开研讨会,将启动对西城区“香厂新市区”的保护建设,有着百年历史的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时期风貌。位于天桥、虎坊桥交会的香厂地区是民国北京的首个现代化新区,北京的现代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可以说都从那里发端,北京第一个出租车行,第一个交通红绿灯,第一个保龄球、台球厅等均发源于此。
某种意义上,香厂重新“浮出水面”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北京城很早就有过“新城规划”,而在过去,大多数北京人对此知之甚少。要重新认识北京城的首次“现代化冲动”,从老饭店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京城老饭店不仅是北京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坐标,也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今天我们将重点回顾近代史上北京三家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端老饭店,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饭店是“老”的,但在当年,它们却代表着新潮与时尚。鸦片战争以后,英、俄、德、法等国先后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各国在此大兴土木,扩建兵营,为外国人服务的洋行、医院、俱乐部、新式旅馆等也应运而生。新式旅馆多叫饭店,大都开在崇文门、东单一带。最早开设的是英国等六国合资开的六国饭店,法国人开的北京饭店,还有德国人开的顺和饭店、中西饭店,日本人开的扶桑旅店、华东饭店等。稍晚,中国人也开设首家新式饭店—也就是位于香厂新市区的东方饭店。
北京首家新式旅店
六国饭店
1901年,比利时商人麦克尔在清代太仆寺旧址的一部分上筹建了一座欧式旅店叫rand Hotel des Wagon-Lits。建筑坐东朝西,平面近似“山”字形,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中部和南北两翼西向山墙上都做半圆形山花装饰。刚开业的几年买卖并不红火。
1905年由英国人牵头重新融资,吸纳了英、法、美、德、日、俄六大国的资本,正式命名为六国饭店。饭店的建筑也推倒在原地重建。新建的六国饭店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砖石结构的法国古典主义样式。底层开有券窗的坚实基座,顶部覆有高高的开有老虎窗的屋顶,由英国人爱尔德设计。这是当时北京最洋式的建筑,内部装修极尽豪华。除有200多间客房外,还有欧式餐厅、游艺厅、台球厅、游泳池等。其舞厅更是名噪一时,据说交谊舞就是从这里开始,流行于当年北京的上流社会。1907年日本人所编《北京志》载,六国饭店 “巍峨耸立,乃北京最壮美建筑物。” 1925年随着六国饭店地位的提高,原有建筑无法满足需要,对饭店再次进行了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高了一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