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H1标签内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Sealand News  海联新闻
  • 145X60
  • 145X60

北京老饭店:记录一座城市历史的地标与坐标

来源:酒店业门户网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4年5月22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补白

  北京旅馆的起源

  北京旅馆发端可上溯到古代的驿站。秦代时建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北达燕蓟(今北京)。汉代建驿道、驿站,蓟城已是北方驿道枢纽。元代大都是帝都,驿站更为完善,为来往使臣、官员等提供旅舍、食物和交通工具。

  明、清两代北京出现了许多会馆,为外地来京的同乡提供聚会、联络和居住,也为来京应试学子提供住宿。后来,一些官员、学者或商人长期住在会馆中,如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就住在宣武门外米市大街南海会馆和粉房琉璃街新会会馆。

  清代许多寺庙也出租殿房而具有旅店的功能,如冰盏胡同的贤良寺,报房胡同的法华寺、南横街的法源寺等。一些外省进京述职的官员都曾在寺庙居住,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清代重臣都曾在贤良寺居住。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禁止内城开设戏院、旅店等,旅店都迁往外城。随着清末前门外成为商业和交通中心,前门大街两侧,包括粮食店街、煤市街、西河沿等处旅店业十分兴旺。

  清末北京的旅店分为客店、货栈、起火小店、鸡毛小店等几类。

  客店也称旅店,等级较高,大多为平房,院落较宽敞,住房内有砖炕、炕桌、二屉桌、方凳等,冬季烧炕或生火炉。清末较大的旅店内有的盖起了中式小楼,室内设施也较讲究。客店有的备饭,有的不备饭,但都不备菜,客人吃菜要另点。有的客店内备有小型库房,可为客人储存少量货物,这种客店也称客栈。前门外一带有一定规模的客店较多,如粮食店的恒达客店,观音寺内的连升客店,施家胡同的三义客店,西河沿的日升客栈等都是较有名气的客店。

  货栈除客房外,都有较大的库房或货场,住货栈的旅客多为商人,大多需办理大宗的货物。货栈可代客卸货、搬运、贮存。一些货栈有跑外人员,可代客办理买卖,收取货款。货栈主要集中在车站附近,如广安门、西直门、永定门等处,煤和粮食是最大宗买卖,当时有专门的粮栈和煤栈。低档的货栈称车马店或骆驼店,可存放车辆和牲畜。

  起伙小店是很简陋的客店,住宿者可起火做饭。住宿者多为小买卖人和手艺人,如看相算命的、锔锅补碗的、练武耍猴的等,一般租住时间较长。这类小店在天桥、朝阳门外较多。最低档的是鸡毛小店。一条土炕要睡数十人,没铺盖,只在冬天时堆放一些鸡毛取暖,无业游民、打零工者、乞讨者,常在这里过夜。

 

12345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