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每平方米产生的利润。换算为每平方米计算经营毛利则考虑了客房面积或是餐饮设施的规模等因素,确保各酒店之间的公平比较。
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指标,由此我们可以将酒店的业绩和写字楼或商场等其他地产业态产生的业绩进行比对,从而辅助我们的决策——比如是否应考虑将酒店改建为其他用途、又或者将其一部分空间外包给第三方。
相比经营毛利率这种相对宽泛的指标,另一种简单衡量运营毛利的指标是按每间可售房计算的经营毛利。但我们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一指标太容易通过简单计算得出,反倒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从我们的数据分析来看,这一指标在各酒店之间的差异性很大。
下表展示了从《2013中国饭店业务统计》(2012财政年度)得出的关于每间客房营运毛利的一些有趣发现。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五星级酒店的盈利表现最好,但令人惊讶的是,三星级及精选服务酒店从平均数值来看要优于比四星级酒店。这反映出四星级酒店之间在每间可售房营运毛利上的巨大差异。从50分位的数据来看,四星级酒店的表现显然远差于同一区间的三星级及精选服务酒店。
另一种度量空间使用效率的指标是平摊到每间客房的建筑面积。这也许在酒店的设计阶段更富有价值,但对于运营中的酒店来说,它仍然能够让我们知晓我们是在与一家面积充裕、常规标准、还是面积紧凑的酒店在直接竞争,以及这种不同是否会带来营运表现上的差异。
一个更有意思、但需要一定时间计算出来的指标是营收空间面积占酒店总建筑面积比重。该指标能够看出酒店是否存在太多闲置、无法创收的空间。
对餐饮部门来说,最常见的业绩指标是餐厅上座数和平均消费。这些指标其实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因为它们并没有考虑到餐厅的大小和类别。
用于酒店之间相互比较的一个简单指标是每餐位收入。计算该指标的最理想方法是计算出每餐位的日平均收入,这样可以很容易对某个特定餐厅的月度和年度业绩表现进行比较。
例如,如果某一餐厅的每餐位日平均收入是人民币50元,你可以马上得知这家餐厅的表现不怎么样,但是当你听到另一家餐厅每餐位日平均收入可达到人民币300元时,从日常消费经验中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另一个测算餐饮空间使用效率的指标是每平方米餐位数,该指标可用作于衡量竞争酒店之间餐饮设施的规模差异,包括餐厅座位数与面积空间是过于庞大还是明显不足、以及这种差异对酒店整体运营绩效的影响。这些数据应可以在《中国饭店业务统计》中找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