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小费的管理学属性
小费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安排,通过将企业的部分代理关系转化为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交易关系,从而使代理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控制制度、奖励制度设计与实施的难度,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从而能够有效的形成企业、员工、消费者三赢的局面,因而小费具有极为重要的管理学意义,小费制在众多行业中才得以实施,据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美国有35个行业收取小费,西班牙有29个,加拿大、印度意大利有24个,丹麦和瑞典10个。由此可见,小费制已成为许多国家,众多行业中一种重要的管理制度安排。
第三,小费的社会学属性
小费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管理学属性,更是文化范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属性。西方之所以小费制长久不衰,与其文化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注重个体意识的西方国家,主张个体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高单位,社会的合理性必须以是否实现了每一个人的最高人格为判断标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奉行平等、尊重、等价交换的基本准则,引申到服务业当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服务时,他们习惯于用物质来表示谢意。在这样一种社会伦理背景下,作为对服务人员劳动的肯定与尊重,也是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小费成为服务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就赋予了小费深刻的社会规范性功能。实际上,美国以小费为主要收入的职业有理发师、酒吧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行李员、客房服务员、美容师、赌场主持人、出租车司机、派送员等。在北非及中东国家,从搬运工、导游、签证官员到警察都收小费。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泰国等国家虽然不明言小费,但给小费被认为是一种默认的规则。日本、新加坡、东欧等国家虽然禁止小费,但小费也被认为是对服务的一种肯定,是一种礼貌的举动。
大约100年前,西方出现过一次反小费浪潮,当时的反小费协会认为给小费是一种不良风气,号召人们加以抵制。受此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餐厅、旅馆开始实行“10%服务费”制度,将价格提高10%作为服务人员的固定工资。然而新规定还是难以战胜老习惯,给小费的风气始终没有根绝。发展至目前在西方形成了强制性收取的服务费制与顾客自愿支付的小费制混合并行的消费惯例。
二、产生推广小费制呼声的原因
目前在酒店中呼吁推广小费制的呼声不断出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峻的经营形势
2013年以来,随着世界总体经济形势疲软和中国经济的下行政策调控,中国酒店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据中国旅游酒店业协会公布的资料, 2013年中国星级酒店统计范围内整体亏损20.88亿,行业整体人心惶惶,焦躁不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