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购物,酒店在其它领域也有过各种增收创新尝试。
有的酒店在订房App上卖机票以及保险,一年营收数达千万,听起来还不错,但利润很薄,基本是为航空公司打工。而且客人满意度也不高,因为对于酒店来说,机票是非主业,研发和运营上自然不会投入太多预算,其客户体验也就做得不如航空公司,经常遭到客人投诉。
有的酒店则尝试流量变现,将自己订房App的流量导向合作伙伴App,收取流量佣金。它们广泛与衣食行游购娱等各行各业合作,例如外卖、门票、洗衣、鲜花、充值、健身等等,盈利模式要么按订单金额分成,要么按新客发展数量收取佣金,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这就形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机会,尤其是大的酒店集团,通常拥有数千家线下门店,数十万间客房,数千万会员,每年上亿次的人流以及海量的交易数据,如果这些资源不能二次变现,想想都觉得心疼。可另一方面,大家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放弃吧,觉得可惜,毕竟也会有一些新的收入,继续吧,又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挣这么点钱,没啥意思。正似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大方向靠谱,关键在于把握客户真实需求
上述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其实答案很简单,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是否抓住了客人真正的需求,真正的痛点?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一切从“我”出发,推“我”想做的生意,却没能真正理解客人需要什么。
值得欣慰的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大量访谈,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客人对于增值业务是有无限潜在需求的。客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可能会遭遇若干不方便,我们随手就能举出好多例子,以下场景都以经济型酒店为背景。
场景一:客人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一个多小时下来,汗流浃背,疲惫不堪。如果酒店能与拼车公司合作,提供机场到酒店的拼车服务,7到10人拼一辆车。与出租车相比,让客人以更便宜的价格、更短的等待时间享受专车服务,想必一定很受欢迎。如能在车上同时提供check-in服务,到了酒店可以立即进房休息,或者提供行李运送服务,客人可以中途下车办事,行李由司机带回酒店送到房间,如此,客人的体验一定很好。
场景二:客人晚上有3个小时碎片时间,想去哪里转转,可既不熟悉情况又怕被宰,他希望有人能帮忙规划路线,安排活动,让这个夜晚过得更精彩。万一出了问题,也会有人帮助解决。做这件事最合适的就是酒店,酒店是客人在一座陌生城市里的据点和大本营,是他临时的家,最容易建立起依赖感和信任感。
上篇:
下篇: